返回

完美人生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〇六章 人,要活得有情趣。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这两口子是一对奇人。
    作为当代英国最著名的电影大师,詹姆斯·麦卡洛成名甚早,而且早年间的他,一直都是一个公认的“浪子”。
    其它那些破事儿就不说了,反正英国文艺圈儿嘛,多得是,关键这厮还风流成性,他甚至曾经三次因为与未成年的女友同居而被女孩家长起诉,还为此蹲过一次监狱。据说最多的时候,他同时和三个女人谈恋爱,而且是公开的,结果后来闹得太凶了,哪个女人都不愿意主动放弃他,这厮烦了,拍拍屁股跑法国去住了半年,捣鼓了一部电影出来,顺手拿了戛纳电影节的大奖。
    然后,他顺便认识了自己现在的老婆。
    那个时候,她还叫海伦娜·赫莉。
    十五岁的时候,她被当时在巴黎喝醉了酒的詹姆斯·麦卡洛发现,这厮一看就觉得,卧槽,太漂亮了,这女娃娃老子得睡一下呀——当然,你可以把这一刻的心理活动理解为:爱情的火花出现了!
    然后,他为这个女孩拍了一部电影。
    他拿到了自己的第一个戛纳金棕榈,在全欧洲乃至全球范围内,彻底成就了自己电影艺术大师的名头,海伦娜·赫莉则拿到了自己生平的第一次戛纳影后——十五岁到十六岁之间的作品,年仅十六岁的影后。
    法兰西玫瑰一举成名,此后二十年间,一代又一代的法国女演员,都以能够超越她为毕生奋斗的目标——法兰西新玫瑰的称号,被媒体们给过无数人,法兰西情人也不少,但唯一的一位“法兰西玫瑰”,一直都只有她。
    但这个时候,电影拍完了,小女友也玩爽了,正好英国国内的三个女人,都很愤怒,纷纷宣布与詹姆斯·麦卡洛断绝联系,这下子他放心了,OK,回国。
    国内没有麻烦了嘛!
    但是,海伦娜追到了英国。
    她爱他。
    当时年仅十六岁的法兰西玫瑰追到英国,跟着詹姆斯·麦卡洛呆了一年多,气得她的父母一度宣布跟她断绝父女关系,还在报纸上大骂詹姆斯·麦卡洛卑鄙无耻,然后,十七岁,海伦娜向詹姆斯·麦卡洛求婚了。
    直接把詹姆斯给吓了个屁滚尿流。
    但这一次,他没跑掉。
    海伦娜漂亮还聪慧只是其中的一个原因,关键是她对詹姆斯管得很松,甚至连詹姆斯经常换女朋友,把女人带回家都不反对,除了每年出去接一两部电影挣钱之外,回来就跟个佣人似的,给詹姆斯洗衣做饭。
    如此两三年,詹姆斯·麦卡洛顶不住了。
    这样的女孩儿,是个人就顶不住啊!
    当时詹姆斯·麦卡洛都已经三十多岁了,典型的英国文艺圈那种老牌浪子,而海伦娜·赫莉名满天下,从十六岁开始,就是法兰西玫瑰,是整个世界的“电影情人”——因为这一桩倒追,除了英国人之外,当时整个欧洲的媒体,只要提起海伦娜,就对詹姆斯·麦卡洛一通劈头盖脸的批评与嘲讽。
    然后,年龄渐大,海伦娜出落得越发美丽动人,一举手一投足,都有着惊艳整个世界的魅力,而且在电影表演上,她也同样成就非凡——十六岁戛纳封后,二十三岁居然又在柏林电影节拿到了最佳女演员银熊奖。
    而这个时候,此前十年的巨大成功,以及私生活上的颓靡,已经让詹姆斯·麦卡洛有些日暮西山的感觉了,他甚至开始酗酒。
    后来在接受采访的时候,两人都承认,有那么一段时间,詹姆斯·麦卡洛甚至打过海伦娜两次,当然,一个耳光抽过去,他自己就会马上后悔、道歉。
    终于,压力越来越大,詹姆斯·麦卡洛又一次喝醉了酒,被英国的狗仔堵到,他宣泄一般地大骂海伦娜,要求她赶快滚出自己的生活!
    这一骂,掀起了轩然大X。
    然而,第二天当媒体记者找到了当时正在意大利拍电影的海伦娜,海伦娜却笑着说:“他又喝多了吧?他总是爱喝酒,但是我爱他。”
    好吧,全世界都承认,这绝对是真爱!
    而当时已经四十出头的詹姆斯·麦卡洛似乎是突然顿悟了,在当年,他正式向海伦娜求婚,并且两人很快就正式登记结婚——从此,那个作为浪子的詹姆斯·麦卡洛,成功地被法兰西玫瑰给锁进了笼子。
    两人从认识、同居,到最后结婚,前后经历了十一年。
    最终修成正果。
    詹姆斯·麦卡洛不知道是真的顿悟了,还是玩够了,也的确从此悬崖勒马,再也没有了此前那些此起彼伏的花边新闻,和一年能换一百个的女朋友。
    而且结婚之后,詹姆斯·麦卡洛不光是收心了,在经过短暂的调整之后,还很快就重振雄风,仅仅两年,他就历史上第二次夺得戛纳电影节的金棕榈大奖,同时第二次把海伦娜送上了影后的宝座。
    至此,他们两人彻底成为了一段传奇。
    而这一次,李谦在戛纳电影节期间跑到英国来,主要是应詹姆斯·麦卡洛的邀请,过来他在湖区的小别墅度个假。
    嗯,法兰西玫瑰不愧是法兰西玫瑰,真人比电影里是一点不弱。
    而且,关键她已经四十多岁了呀!
    …………
    詹姆斯·麦卡洛一脸兴奋地快步走来,一边打招呼一边张开双臂,给了李谦一个大大的拥抱——按照公开的信息,他今年应该是已经有六十岁了,个子高大,但人已经严重发福。
    等他松开,李谦笑着向海伦娜·赫莉·麦卡洛点头致意,然后送上自己手中还装在木盒里的法国红酒,同时道:“夫人,您比电影里更加迷人。”
    海伦娜很高兴地接过礼物,笑着向李谦致谢。
    …………
    这是一栋看上去有些年头的房子,有些地方新有些地方旧。
    詹姆斯带着李谦简单地参观了一下,然后嘟囔说:“这里的美已经被破坏了,海伦娜她们坚持要重新整修。”
    话没说完,一支雪茄已经丢了过来。
    于是两人吞云吐雾,海伦娜端上来一壶红茶,然后就坐在詹姆斯身边,陪他们聊天——她如坠云雾,在李谦的角度看过去,若隐若现的。
    当然,虽然她很少插话,但偶尔发言,李谦能够感觉得到,对于电影,这位法兰西玫瑰还是很有些真知灼见的。
    两人都对《红高粱》大加赞扬。
    但随后,詹姆斯·麦卡洛就直言不讳地批评起《黄飞鸿》来,“我的女儿帮我买到了影碟,那是一部在英国的年轻人中间比较受欢迎的东方电影,但是,当我看完了,我却几乎难以相信那居然是你的作品!谦,相信我,那太糟糕了!就像好莱坞的商人们一直要求我做的那样——‘哦,天哪,詹米,我们需要票房,你必须让更多的人喜欢你的作品,你必须加入一些商业的、故事性更足的元素进去!你的电影不能总是拍给少数人看的!’——法克!他们不懂电影!”
    李谦能怎么说,他只能笑。
    要说玩电影,詹姆斯·麦卡洛绝对是天才,而且从六七十年代起,他的艺术电影在欧洲大火特火,就有一拨又一拨的好莱坞制片人跑来,希望能请他去好莱坞执导,但经历过两次因为执导理念的巨大分歧而导致项目最终流产的经历之后,詹姆斯·麦卡洛就彻底拒绝了好莱坞。
    他不是不想赚钱,但他更愿意坚持自己的观念。
    对于这样的人,尤其是他在自己所挚爱的道路上还取得了那么大的成就,李谦能给与的,只有敬佩。
    但是,无法赞同。
    当然,李谦远道而来,可不是来陪老家伙吵架的。
    他一是不想留在戛纳,整天吵吵闹闹的,同时还要跟《未了情》的剧组抬头不见低头见,二则是的确想来向詹姆斯·麦卡洛请教一些问题。
    虽然《红高粱》取得了举世称赞的巨大成就,无论是口碑、奖项,还是票房,都是如此,但李谦却还不至于就此认为自己已经无比的牛逼了。
    他知道,自己只是站在了前作的肩膀上。
    而詹姆斯·麦卡洛年少成名,从第一部电影大获成功到现在,已经三十多年,期间两次获得戛纳金棕榈,一次获得柏林银熊奖,一次获得威尼斯金狮奖,绝对是当今欧洲艺术电影的旗帜性人物——要说大师,这才是真的大师。
    可以说,现在的他放眼世界,都是最顶级的艺术电影的大师,在他面前,只获得过一次威尼斯金狮奖的秦渭,无论成就还是名声、地位,都差远了。
    而与他促膝相谈,也的确让李谦自觉收获颇多。
    …………
    这里是英国的湖区,地理位置已经相当偏北,昼夜温差比较大。哪怕是已经到了夏天,一旦到了下午四五点钟,气温也会迅速开始下降。
    傍晚,夕阳晚照。
    老头儿嘴里叼着烟斗,李谦手里也夹着一根雪茄,沿着一条小路往前走,边走边聊,老头儿滔滔不绝地诉说着自己对艺术电影和大众电影的看法,甚至带着些惋惜又有些愤怒地讲起自己年轻时候尝试跟好莱坞制片厂合作却最终失败的经历——事实上,他并非不愿意制作大众电影,他的作品里,也绝非都是那些让普通观众看不懂的晦涩的所谓艺术电影,但是,他也绝不同意“大众电影就是商业电影”这个逻辑。
    对此,李谦倒是深表认同。
    他告诉老头儿,《红高粱》在中国放映,现在的票房已经超过两亿八千万美元了——《红高粱》显然不是商业电影,但绝对是大众电影。
    老头儿一脸羡慕。
    他早些年也叱咤风云过,那是欧洲艺术电影的黄金年代,但三十多年来,近三十部作品加在一起,他的个人执导作品总票房,也就是不到三亿美元而已。
    一部《红高粱》,李谦就达到了。
    边走边聊之间,李谦顺嘴提起,希望拿到他的授权,由自己在中国的公司负责为詹姆斯·麦卡洛过去这些年的电影进行中国范围内的DVD和录像带的发行与销售,并且他希望等到时机合适,能够为詹姆斯·麦卡洛在中国举办一次特别的电影周——届时,将会把老头儿这辈子到现在的所有作品都拿出来,集中的进行售票放映,并邀请老头儿到时候过去,跟中国的电影人畅谈艺术创作。
    老爷子很高兴,当即就答应了下来。
    并且他还很愉快地表示,自己过去那些年的作品的版权,虽然有很多都在一些英国的电影公司手里,但他可以让自己的经纪人去负责协助李谦谈判,以帮助李谦获得在中国的DVD发行权。
    …………
    夏天的湖区很美。
    老爷子手里的雪茄存货质量都不错。
    能拿到詹姆斯·麦卡洛的亲口授权,将来可以获得他执导的近三十部作品在中国的DVD发行权,就更是妙事一桩。
    出去溜达了一圈,尤其是到湖边站了一会儿,吹得一身水汽,吹得一身夜来凉,等回来时,女主人海伦娜已经做好了晚饭。
    红酒打开,三个人边吃边聊。
    事实上,麦卡洛夫妇在英国许多地方都有房产——詹姆斯·麦卡洛自己或许不擅长做这些,也不擅长经营,但海伦娜却不光是长得漂亮和演技精湛,她同时还特别擅长打理两个人的产业。
    以至于,在没有遇到海伦娜之前,詹姆斯的电影产量虽然不低,而且在当年来讲,一边拿着奖,一边票房收入也相当可观,但他却从来都不在意自己有多少钱,有了钱随手就花而已。
    天才嘛,从来都不认为自己会有缺钱的那一天。
    但自从有了海伦娜,老头儿的经济大权就被没收了,早些年他还抱怨过,但是越往后,他越是没什么好说的了。
    现如今的他们,在伦敦有两栋不小的房子,在诺丁汉有别墅,在法国南部有一座不小的酒庄,甚至在伦敦和巴黎,他们还开了好几家使用了两人肖像的高档餐厅。
    但是,詹姆斯·麦卡洛还是最喜欢自己在湖区购置的这栋老旧别墅。
    尤其是近些年,据他自己说,年龄越大,就越喜欢住在这里,所以只要气候合适的时候,他就会跑来住几个月——海伦娜没有过丝毫的抱怨,老头儿想住那里,她就跟着跑到那里。尽管这边的小别墅的各种生活条件,肯定没办法跟他们在伦敦和爱丁堡的豪宅相提并论。
    这种感觉,某种程度上跟王靖露她们宠着李谦有点差不多。
    李谦想干嘛就干嘛,她们从来没有任何意见,从头到尾都是支持,而且是身体力行的去支持。
    …………
    晚饭后,五月末的英国湖区,气温低到大概只有十度。
    还好李谦提前有所准备,还好这栋老房子前些年经过了一定的修缮和维护,所以,穿上外套,跟老头儿一起到他的工作间参观,感觉还蛮好。
    所谓工作间,是老头儿自己做烟斗的地方。
    堆了一地的和装满了各种木箱的,是老头儿买来的石楠木根,各种形状都有。长长的粗糙的木制工作台上,放着很多的半成品。
    老头儿询问李谦是否自己制作过烟斗,李谦摇头。
    曹霑有这个嗜好,喜欢购买和收藏一些名家的或无名小卒的作品,收藏,也用,但与此同时,他前些年没那么忙的时候,一年下来自己也会制作几十把。有些会送人,还有一些会自己收藏。
    李谦手里就有好几把烟斗,都是曹霑送的。
    但李谦平常太忙了,抽雪茄还可以,坐在那里慢悠悠地享受一斗烟,就显得好像更加奢侈了一点。
    所以,他烟斗抽的极少极少。
    只偶尔曹霑过来坐,聊事情,他才想起来,也跟着点一斗。
    把这些情况一说,老头儿极大不满,“一个人怎么可以不自己做烟斗呢?谦,你应该学会自己制作属于自己的烟斗,相信我,其乐无穷!”
    李谦耸肩。
    然后,老头儿带着李谦进到工作间旁边的一个房间里——这一进去,李谦恍惚了一下,还以为进了曹霑的烟斗收藏室了。
    琳琅满目啊,全都是各种各样的烟斗。
    少说上千把!
    老头儿牛逼哄哄地说:“这里的每一把烟斗,都是我亲手制作的!从最初的切割,到制作,到打磨,到上色,或喷砂,全部都是我一个人!”
    不得不说,看着这满满一屋子的烟斗,李谦发自内心的觉得,这的确是一件很了不起、很值得吹牛的成就。
    与此同时,他也不得不再次发自内心的感慨:相比之下,这个世界上太多太多的艺术家们,都生活得太悠闲太有生活情趣了,反观自己,却是一年又一年的从头忙到尾,这生活之中,除了工作,几乎毫无情趣可言。
    尤其是到了最近两年,作为一个清清楚楚地知道整个世界电影的新一波大发展即将到来的穿越者,自己更是像上紧了发条的小人儿一样,不停地忙碌着、忙碌着,试图能够赶在这样的重大转折点之前,至少把明湖文化带入正轨、拉上下一步必将快速发展的快车道,同时希望能够对中国的整个电影行业有所带动……
    总之就是一个字:累!
    指着自己的宝库,老爷子无比慷慨地道:“相中哪一把,随便拿,我送给你!”
    然后又道:“如果你愿意学的话,我可以教你怎么制作一把优良的烟斗!”
    李谦闻言眼前一亮。
    为中国的电影崛起而奋斗,是自己为自己定下的奋斗目标,目标没有达到,绝无提前松一口气或偷懒的可能,而或许,一旦离开英国,结束了这段自己给自己的小假期,自己在这里学习的东西,将毫无用处,甚至终此一生都会不再想起。
    但是,此时身处一位电影大师为之奋斗数十年积攒下的烟斗宝库里,李谦下意识地就点了点头,笑道:“好啊!那我跟你学习做烟斗!”
    ***
    求月票啊啊啊啊啊啊!
    最近手头事情太多太杂,暂时没有能力爆发,但还是希望兄弟们在月初能拉我一把吧,等我忙过这一段,一定给大家来一段过瘾的!关键现在月票太少,看着就没激情啊!
    请收藏本站:https://www.jushayy.com。新笔趣阁手机版:https://m.jushayy.com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